玫瑰歷史 |
當前位置: 中國苗木網 > 栽培技術 > |
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3-07-28 13:06 |
    玫瑰是薔薇科薔薇屬植物,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,有150種之多。是觀賞價值極高的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之一。我國的薔薇屬植物種類很多,由于不同種類之間的形態特征具有明顯的差別,而且具有一年一次開花性或一年四季開花性等不同開花習性,所以在我國又分別稱之為玫瑰、薔薇、月季等。目前,栽培的園藝切花玫瑰品種主要來源于中國月季(Rosa chinensis)、 突厥薔薇(R.damascena)、黃玫瑰(R.foetida)、歐洲玫瑰(R. moschata)、香水月季(R.odorata)、多花薔薇(R.multiflora)、野玫瑰(R.rugosa)、光葉薔薇(R.wichuraiana)等原種的種間雜交種,所以,今天的切花玫瑰既可以稱做玫瑰,也可以叫做月季。 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花卉之一。在歐洲從古巴比侖時代已經開始栽培玫瑰。在羅馬時代經常作為祭祀用品。但是,在 17世紀以前,歐洲栽培的玫瑰都是由小亞細亞以西原產的原種改良培育而成,大部分栽培品種都是一年一次開花性、重瓣、不耐寒、花色單調、無香味。17世紀末,亞洲的中國月季、香水月季、野 薔薇、光葉薔薇、野玫瑰等原種相繼傳入法國,通過與當地的玫瑰R.gigantea和R. gallica等原種進行反復雜交,于1837年培育 出具有芳香、四季開花性的雜交品系“Hybrid Perpetual”。在19世 紀末又用中國月季與南歐原產的玫瑰R.gdllica和R. moschata 等進行雜交,培育出Tea品系,在歐洲被廣泛栽培。20世紀初,又由Hybrid Perpetual與黃玫瑰進行雜交,培育出具有濃郁芳香、四季開花、大花型、花色豐富并且具有耐寒性的 Hybrid Tea品系以及FIoribunda品系,成為今天世界玫瑰切花栽培的主要品系來源。 我國栽培月季的歷史也很早,據說2000年前就已經開始作 為觀賞花卉廣為栽培。在宋代(公元11世紀~13世紀)玫瑰已經 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觀賞花卉之一,被歷史上的名人墨客記載和歌頌。并且培育出許多大花型、重瓣、色繁、芳香、四季開花性的優良 品種。在明代王象晉的《群芳譜》中就記載了很多月季品種。在清代評花館主的《月季花譜》中不但記載了國色天香、飛燕新妝、洞天 秋月、漢宮春曉、六朝金粉、西施醉舞等數十種古代名貴品種,還 記載了土肥水管理、整形修剪、扦插繁殖、雜交育種、病蟲害防治等 栽培管理技術。根據其記載可以推斷,我國的月季栽培以及育種水平代表著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,其成就遠遠超過法國的栽培育種專家。遺憾的是,由于清代末年,受英法等外強的入侵,加上清 朝政府的腐敗無能,使世界園藝之母的文明之邦蒙遭屈辱,代表 著世界最高水平的花卉園藝以及花卉文化也遭到了無情的踐踏。接著是我國勞動人民長達百年之久的反封建、反侵略、反殖民地斗爭。由于社會長期動蕩不安,人民流離失所,中國的花卉園藝失去了昔日的光輝,無數優良月季品種也流失絕種。月季的栽培以及育種工作也斷檔百年之久。也正是在這個時期,歐洲的育種專 家才培育出現代的切花品種,世界的花卉園藝中心才轉移到歐美。 我國的玫瑰或者月季是現代切花玫瑰的主要親本之一,特別 是現代切花玫瑰的四季開花性、花色多樣性、芳香性和抗寒性等優良種性基本都來自于我國的月季、香水月季以及野薔薇或野玫瑰 等。因此,現代的切花玫瑰在我國栽培只是回歸故里。我國的很多 地區都適合玫瑰的栽培, 而且很多城市都把玫瑰(月季)作為自己 的“市花”。  目前,玫瑰已經成為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,其栽培面積僅次 于康乃馨和菊花。栽培面積依次是荷蘭 898hm2,德國 626hm2,日本605hm2,法國452hm2,美國366hm2,意大利200hm2,瑞典150hm2。另外,還有墨西哥、肯尼亞、西班牙、摩洛哥等國也是玫瑰 切花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國。 我國的玫瑰栽培歷史很長,但是從栽培方式以及品種選育的 方向來看,都是從觀賞園藝的角度出發,主要適用干盆栽或者園 林綠化。真正的大規模生產切花玫瑰是從80年代初開始。雖然玫瑰切花的生產歷史不長,但是發展速度非常迅猛,生產規模也正在日益擴大。(記者 佚名) 苗木網,999miaomu.com |
上一篇:石楠的種植 下一篇:紫薇長斑蚜病蟲害及防治 |